太阳镜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太阳镜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中国首个深海移动工作站水试成功dd-【新闻】

发布时间:2021-04-05 19:36:09 阅读: 来源:太阳镜厂家

中国首个深海移动工作站水试成功

原标题:中国首个深海移动工作站水试成功

图为实验型深海移动工作站内部(央视截图)。

图为实验型深海移动工作站在车间调试(央视截图)。

图为实验型深海移动工作站下水现场(央视截图)。

由中船重工集团公司702所研制的首个实验型深海移动工作站,历经十年科技攻关,在完成总装集成和陆上联调的基础上,21日在该所露天水池圆满完成第一期水池试验。工作站为35吨级,在海底工作的时间为12到18个小时,可载6人。这是继蛟龙成功研制后我国深海装备研发的又一项前沿探索,为研制首艘千米潜深、百吨级小型深海空间站奠定技术基础。

实验型深海移动工作站里的空间不是特别大,“有五六平方米的样子”。一个大桶用来吸收二氧化碳,净化空气,一个箱子装的是备用电源。工作站左侧和右侧装的都是电源。至于空间,身高1米73的人,站在里面还比较宽敞,可以容纳6个人同时作业。一边有舷窗,可以通过舷窗观察,是工作站的眼睛。右侧有气压表,显示空气质量,保证人员作业安全。除了头上有舷窗外,后面也有,可以通过舷窗观察释放到海底作业的机器人是怎样工作的,同时所有的操作界面也都在这里。应该说,工作站空间不大,但也是“五脏俱全”了。

整个实验平台的内径可以达到2.1米,舱内地面铺平之后高度也差不多有1.9米,长度可以达到13.5米。因为它仅仅是一个实验平台,所以舱里面除了必须的实验设备之外,像起居室、卫生间等目前还都不具备。

探访

工作站空间不大五脏俱全

深海移动工作站是在科技部、工信部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研制的,是我国未来深海“空间站”的雏形。它由中船重工集团公司702所研制,该所是我国深海空间技术的发起单位和技术牵头单位,主要经营深海空间站技术需求论证和建设规划,并重点负责深海空间站主站的设计研究工作。

工作站为35吨级,在海底工作的时间为12到18个小时,可以载6个人。本次水池试验分陆上吊放训练、船坞试验、水池试验和训练试验四个阶段实施,共开展18项试验项目。包括定重试验,倾斜试验,正常手操和应急手操试验,定向、定深、定高等自动控制试验,水下导航定位功能调试试验,全任务流程功能考核试验等8项专项试验;以及主压载系统正常和应急注排水、浮力调节、液压系统等10项考核性测试项目。

据介绍,本期水池试验,主要是全面验证试验平台航行与机动、潜浮运动、水下悬停等水动力总体性能,考核试验平台推进系统、电力系统、液压系统、生命支持系统等的可靠性,调试和检验试验平台控制系统软件信息流和控制流的交换正确性和可靠性,验证试验平台多人员、长时间生命支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同时积累平台可靠运行和维护保养的原始数据,培养试验艇的驾驶队伍和试验保障队伍,为第二期水池试验打基础。

水试

开展18项试验项目

中船重工702所所长翁震平表示,这次试验主要验证两个方面:第一,它能不能够载6个人在水下比较长时间的逗留。第二,它能不能够像我们所希望的有更强的作业能力,可以携带作业工具,比如携带水下机器人、携带无缆的、自主的机器人到更远的地方去探测和操作。

到了明年,水下机器人还有小型的潜器,安装在或者说搭载在小型的深海空间站上面,放出去以后可以走出很远的距离,它可以走出2公里、3公里,甚至5公里。未来的小型和中型深海空间站里的潜器,可以走出30公里、50公里。

实验型深海移动工作站跟“蛟龙号”完全不一样,所以它的航行性能好不好也是要验证的技术之一。马上就要验证的是它的航行性能、下潜上浮性能、长时间生命支持系统的功能等。在第二期才是它的作业能力的验证实验。

作业

将进行水下机器人试验

据悉,实验型深海移动工作站还将于2014年开展第二期水池试验,届时将重点进行水下作业技术的演示验证。在此基础上开展试验平台在浅海域的总体性能和水下作业试验,进一步在海洋环境中考核小型深海空间站技术的成熟度,为研制首艘千米潜深、百吨级小型深海空间站奠定技术基础。

翁震平表示,2013年这个35吨级的实验平台主要用于验证、演示深海工作站具有哪些功能,下一步中船重工还将建造300吨级的实验型深海工作站,而我们最终的目标是研制出1500吨级和2500吨级的深海移动工作站。

展望

未来将建2500吨深海空间站

核电将为深海空间站提供动力

我国首个深海移动工作站昨天下水,本报记者第一时间连线了中船重工702所深海空间站专项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次深海移动工作站成功下水试验主要有两大意义。

第一个意义是可以不受海面波浪影响布放潜水器。“现在的潜水器在下水时都要考虑天气状况,海况恶劣的话会限制下水。而有了工作站,就可以在水下进行布放潜水器,不受天气状况影响。”这位负责人称。

第二个意义是工作站可以水下长时间驻扎,可为我国深水油气田开发、海洋观测网络建设与运行维护、海洋科学研究提供深海作业装备,可以进行海洋矿藏和地质等一系列试验。“如果把‘蛟龙号’比作神舟飞船,这个实验型深海移动工作站就相当于‘天宫一号’,它是中国未来深海空间站的雏形。”

这位负责人还谈到了在深海空间站的研发中,有三项关键技术需要提升。第一,要研发大型壳体承受水底压力的新型结构与新型材料技术。第二,深水海底小型模块化核能以及温差能供电技术。第三,深海空间站与水面支持系统的连接装置与对接技术。

未来深海空间站还有一个部分是干湿转换舱。它和指挥舱相连,同时也和外面的海水相连,它有两扇门,在里面有潜器。这个潜器既可以是无人的也可以是有人的,当把和海水连通的那扇门打开时,它就可以出去执行任务,回来之后把和海水连通的舱门关掉,然后把海水排掉,指挥舱的人就可以进去检查、维修。

“现在的移动工作站只是实验型的,最终的目标是可以在水下停留数月。而目前的动力来源是铅酸电池,未来将采用核电动力,到那时工作站的停留时间会显著延长。”这位负责人称。(记者 高玉)

目标

我国深海空间站分三步走

试验艇是深海空间站研制的第一步,是进行深海空间站主要功能演示以及部分关键技术验证的原理样机,2009年启动工程研制,2012年开始试验。该试验艇工作潜深150米,生命支持时间72小时,总长13.5米,可乘坐6人。试验艇目前已经进行了72小时水下航行试验、水下起吊、布放试验、海底观测试验、海底取样试验,达到预定设计目标。

小型深海移动工作站是深海空间站系统的第二步,整个工作站分为相对独立的模块。工作站自身搭载有多种作业潜水器和作业工具,这些作业潜水器和作业工具可以互相配合,协同作业,提升了作业能力。同时,载人舱也较以往有所扩大,人员居住舒适性大为提高。室内还可以进行装修,食品、淡水也充足,甚至可以在水下洗澡。

建立深海空间站是第三步,未来将建成工作深度约1000至2500米的深海空间站,可在水下逗留60天,最大载员50人,空间站重量约2500吨级,并与水下运载器对接,运送物资和人员。它可以长周期、全天候在深海域直接操控作业工具与装置,进行水下工程作业、资源探测与开发,以及海洋科学实验研究。

扫图片

背景

美俄曾建深海空间站

正如天际空间站是航天领域的核心技术一样,深海空间站代表了海洋领域的前沿核心技术,人类在太空建立的空间站已经运行了很长时间,而深海空间站则罕见报道。几个大国都在研究,这是国家科技发展水平、生产力水平的重要标志,将把人类活动空间移向深海。目前,我国是继美、法、俄、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掌握3500米以上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我国的“蛟龙号”保持着载人深潜7062米的世界纪录。

深海空间站是一类不受海面恶劣风浪环境制约,可长周期、全天候在深海域直接操控作业工具与装置,进行水下工程作业、资源探测与开发、海洋科学研究的载人深海运载装备。

从上世纪60年代起,美国和前苏联都陆陆续续完善了深海空间站体系。但那时,所有体系都出于冷战思维,用来进行军备竞赛,较少涉及民用开发。2000年,俄罗斯公布了本国深海空间站的民用建设,其针对性很单一,主要针对于北冰洋的石油开采。

美国的深海空间站计划源自康涅狄格州的国家水下研究中心主管库伯教授,由于其不满联邦政府的官僚作风,遂自筹资金5亿美元在夏威夷、康涅狄格等处研发深海空间站。目前,库伯正在酝酿世界上第一个深海生活—工作实验室,叫做海洋大气海底综合研究,预计花费7500万美元,该海洋基地将是世界上第一个深海研究设备,将处于水下139.7米的大陆架上,库伯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在与外界隔绝的恶劣环境下能够生活数周的实验室。

这个海洋基地将占地2580平方米,分三部分:水上上层建筑部分、中部和海底基地。一个水密的柱式电梯将往返实验室和居室之间。海洋基地计划建成一个海底的居住地,大概139.7米深,一个常压电梯能够运送科学家、学生、游客等。基地将能为参观者进一步向海洋深处探索提供工具等设备。海底居住地将有一个高压舱室,压力等于外部水压,这样科学家在返回住处时就不需要重新调整压差。

海洋基地将要研究的内容涉及:气候变化研究、海水—空气交换、生态系统模型确认、监测系统研发、居住研究、海上水产业、人在极限环境下的反应等等。(综合报道)

湖北拆胎机

重庆多媒体教学一体机

山西有机垃圾综合处理机